7月31日,深圳市发改委正式发布《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(下称《方案》)。《方案》提到深圳将全力打造“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”。到2026年底融易富,全市低空经济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,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,开通载人、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。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,要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“安全健康发展”。低空基建正是保障飞行器安全飞行的前提和关键。笔者注意到,该《方案》也是目前国内首个专门聚焦低空基建的规划方案。
《方案》明确,全面建设全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、高端智造中心、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、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,全力打造“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”。
在全球总部研发中心方面,《方案》指出,到2026年底,建成“1+5+4”(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1个、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5个、测试场4个)低空经济总部研发测试总体布局。围绕无人机关键系统和零部件、整机制造、地面保障装备等关键环节融易富,形成一批全球领军的低空研发制造企业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制造业单项冠军、隐形冠军等企业国内领先。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,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。
在低空高端智造中心方案,《方案》明确,到2026年底,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,覆盖技术研发、生产制造、营销展示等业态。低空经济链上企业相互合作与跨行业协同规模显著提升,飞控算法、高能量密度电池、低功耗主控芯片、高性能轻量化材料、复杂环境感知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实现低空飞行器产业链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供应的自主可控。
在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方面,《方案》明确到2026年底,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,开通载人、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,直升机、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面积比例突破50%,“2小时同城、4小时跨城”低空快送服务覆盖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70%,三甲医院、血液中心(血站)覆盖率超过50%,城市治理起降场3公里半径范围内实现全市公园、河道、水库、岸线等巡检全覆盖,载人飞行、物流运输、低空观光、航空运动、飞行培训、电力巡线、港口巡检、航拍测绘、农林植保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。
在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方面,《方案》明确,到2026年底,建成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(SILAS),低空通信、导航、监视、气象监测等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,行业领先的低空算力平台投入使用,涵盖空域划设与流量管理、飞行计划审批、航空器管理服务等业务的现代化低空治理体系全面建成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彰显“深圳低空”全球品牌效应。
《方案》还提出深圳低空基建的四大重点任务: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、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、布局低空创新基础设施、强化标准化服务能力。
其中,在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方面,《建设方案》提出,开展既有直升机起降场(点)的eVTOL适应性改造,结合商圈、CBD、产业园、医院、枢纽、景区、公园等新建174个直升机和载人eVTOL起降场(点),总规模达283个,构建全覆盖、快速响应的公共服务网络,满足载人飞行、观光旅游、飞行培训等低空飞行服务需求,以及医疗救护、消防应急等公益性服务需求。
撰文:徐怀融易富
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